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推动下,旅游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。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,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。传统的观光游览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游客对于深度文化体验、个性化服务和多元化选择的渴望。在这一背景下,“文旅+”应运而生,成为引领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模式。
“文旅+”并非简单的文化与旅游叠加,而是通过深度融合文化内涵与旅游体验,并与其他领域跨界结合,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、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。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满足了游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,也为旅游目的地注入了新的活力,推动了文化传承与创新。
如今,“文旅+”已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,其影响力已远远超出旅游产业本身,正在重塑经济结构、促进文化交流、推动社会进步。
究竟为何如此火爆?
1. 消费者需求转变
追求深度体验:现代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,而是渴望更深入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、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。“文旅 +” 模式能够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,如参加传统手工艺制作、观看民俗表演、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等,满足游客对深度体验的需求。
个性化与多元化需求: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,他们希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殊需求来定制旅游行程。“文旅 + 体育”、“文旅 + 康养”、“文旅 + 科技” 等模式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,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。例如,热爱运动的游客可以选择 “文旅 + 体育” 的旅游产品,参加马拉松比赛、登山活动等;关注健康养生的游客则可以选择 “文旅 + 康养” 的旅游目的地,享受温泉疗养、瑜伽课程等服务。
2.旅游产业升级需求
突破传统发展瓶颈:传统旅游产业面临着产品单一、同质化严重、竞争力不足等问题。“文旅 +” 模式通过创新融合,为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,突破了传统发展瓶颈。例如,“文旅 + 科技” 利用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,为游客打造沉浸式的旅游体验;“文旅 + 创意” 将文化创意元素融入旅游产品设计中,提升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。
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:在全球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旅游产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。“文旅 +” 模式能够整合不同领域的资源,打造具有特色和差异化的旅游产品,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。例如,一些历史文化名城通过 “文旅 + 历史文化” 的模式,对古建筑、传统街区等进行保护性开发,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。
3.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
文化是旅游的灵魂:文化是旅游的核心竞争力,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。“文旅 +” 模式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,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通过旅游活动,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和体验不同地区的文化魅力,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。例如,“文旅 + 非物质文化遗产” 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旅游体验中,让游客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。
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:许多地方文化面临着传承困难、逐渐消失的危机。“文旅 +” 模式为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提供了新的途径。通过开发文化旅游产品,将地方文化转化为经济价值,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。例如,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通过 “文旅 + 民族文化” 的模式,开发民族风情旅游项目,保护和传承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。
4.政策支持
国家政策引导: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,鼓励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。国家层面提出了 “文化自信”“全域旅游” 等战略,为 “文旅 +” 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方向。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,加大对文旅产业的扶持力度,引导社会资源向文旅领域倾斜。
地方政策推动: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,制定了一系列促进 “文旅 +” 发展的政策措施。例如,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、给予税收优惠等方式,鼓励企业投资开发文化旅游项目;一些地方政府还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,为 “文旅 +” 模式的发展提供平台和载体。
5.经济发展与市场机遇
旅游消费市场不断扩大: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旅游消费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。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,为 “文旅 +” 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。同时,旅游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,游客对高品质、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,为 “文旅 +” 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。
各行业寻求新的发展机遇: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,各行业都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点。与旅游的融合成为了许多行业的重要选择,“文旅 +” 模式能够实现资源共享、互利共赢。例如,“文旅 + 农业” 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,发展乡村旅游、休闲农业等项目,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;“文旅 + 工业” 利用工业遗址、工厂车间等开展工业旅游,为工业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6.传播方式变革助力
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兴起: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旅游信息的传播方式。游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旅游信息、分享旅游经历,“文旅 +” 模式能够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力量迅速传播,扩大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例如,一些旅游目的地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精美的图片、视频等内容,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前往。
新媒体营销的推动:新媒体营销手段的不断创新为 “文旅 +” 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旅游企业和目的地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、微博、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推广,提高旅游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量。例如,一些旅游景区通过举办短视频大赛等活动,吸引游客参与互动,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成功案例分享
文旅 + 科技: “数字敦煌” 资源库
敦煌莫高窟运用数字技术对洞窟进行保护和展示。游客可以通过数字展示中心观看球幕电影,领略莫高窟的艺术魅力,然后再实地参观部分洞窟,减少了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,保护了文物。同时,敦煌研究院还推出了 “数字敦煌” 资源库,全球网友可以在线欣赏莫高窟的高清壁画和彩塑。
文旅 + 农业:以 “洋家乐” 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
以 “洋家乐” 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,将当地的自然风光、乡村文化与高端民宿相结合。莫干山的民宿大多由废弃的农舍改造而成,保留了原有的乡村风貌,同时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服务设施。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农事活动、品尝农家美食,享受悠闲的乡村生活。莫干山的成功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,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。
文旅 + 体育:滑雪产业高地崇礼
随着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,崇礼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滑雪胜地。崇礼拥有丰富的滑雪资源,多家大型滑雪场吸引了大量的滑雪爱好者。同时,崇礼还举办了各种国际国内滑雪赛事,如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等,提升了崇礼的国际影响力。此外,崇礼还围绕滑雪旅游,发展了餐饮、住宿、购物等配套服务,形成了完整的滑雪旅游产业链。
文旅 + 康养: “世界长寿之乡”巴马的康养旅游
被誉为 “世界长寿之乡”,凭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长寿文化,发展康养旅游。巴马的空气、水、土壤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,这里的地磁强度也较高,对人体健康有诸多好处。游客来到巴马,可以体验养生膳食、温泉疗养、中医保健等康养项目,还可以与当地的长寿老人交流,学习养生之道。巴马的康养旅游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养生度假,成为了中国康养旅游的典范。
文旅 + 工业:青岛啤酒博物馆
以青岛啤酒的历史和生产过程为主题,打造了一座集文化、历史、生产、品鉴、娱乐为一体的博物馆。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青岛啤酒的百年历史,参观啤酒生产车间,品尝新鲜的青岛啤酒。博物馆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,如醉酒小屋、动感影院等,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和趣味性。青岛啤酒博物馆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,也是青岛啤酒品牌文化的传播平台。
结论
综上所述,“文旅+”模式的成功,在于巧妙地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,并与其他领域产生了创新性的跨界结合。从“文旅+科技”到“文旅+农业”,从“文旅+体育”到“文旅+工业”,每一种组合都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,创造了新的价值增长点。这种创新与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旅游业的发展瓶颈,还为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。
总的来说,“文旅+”模式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方向。不仅为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,也为文化传承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。“文旅 +” 模式将不断创新和完善,在为人们带来美好生活体验的同时,也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、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,最终实现文化繁荣、旅游兴盛、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。
参考文献
1.王大伟,李明辉.(2019).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研究.旅游学刊,34(4),45-53.
2.张丽娜.(2020).“‘文旅+’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”.现代旅游,7(3),24-30.
3.李小霞,刘勇.(2018).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文化与旅游融合研究.文化与旅游,5(1),8-15.
4.何伟杰.(2017).新媒体时代的旅游传播与营销策略.新闻传播研究,29(2),67-73.
5.刘芳,张一平. (2021).“‘文旅+’发展模式探析:文化旅游的创新路径”.旅游经济,37(2),42-49.
6.陈思彤.(2022).“文旅产业政策支持下的创新发展路径”. 政策研究,18(5),53-61.
7.赵磊,吴晓峰. (2020).“‘文旅+’模式对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影响研究”.文化遗产保护,12(3),33-40.
8.王思宇.(2019).“‘文旅+’模式中的科技应用与文化传播”. 科技与文化,10(4),25-33.
9.李建华.(2020).“‘文旅+农业’:乡村振兴中的融合路径探索”.农业经济研究,45(6),59-66.
10.张志刚.(2021).“‘文旅+康养’:以广西巴马为例”.健康与旅游,23(1),14-21.
*本文为“鸿嘉旅游文化”原创文,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;如需转载,请联系小编(微信号:douya19881212)获取授权,并标明文章来源。